论文专著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研究成果 >> 论文专著 >> 正文
  • 吕一军教授发表《健康报》,并被浙江省社科联公众号“浙江社科”转发
  • 作者:  编辑:黄蕾蕾  来源:   浏览:; 时间:2023年02月16日 09:25
  • 吕一军:三个维度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

      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这对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,也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。人文是医学的灵魂,没有深厚医学人文素养的医生,就像没有翅膀的鸟。医学人文教育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,围绕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的根本问题,推动实现从“以疾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的转变。

        医学人文教育是包含教育规划、教育内容、教育途径和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系,要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,必须将多元的教育因素进行系统优化,形成整体。当前,医学人文教育在机构体系、培养目标、课程设置等方面缺少规范化指引。比如,缺乏独立设置且运转顺畅的机构和高水平复合型的师资队伍,课程顶层规划未主动对标国家战略、行业需求和个人成长的需要,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路径不连贯,课堂教学、学校文化、社会实践未能形成稳定的合力。

       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需要着眼于健康中国战略,从三个维度入手。

        首先是“大思政”联动育人,实现育人主体、育人过程和育人机制一体化。实行临床学院与教学医院“院院一体”的双协同制度,实施临床教师班主任制和本科生导师制,实现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程化、医教协同管理,破解知识传授、岗位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分离的难题。同时,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、人文素质教育元素,形成思政教育、人文素质教育、专业教育协同的育人平台。

        其次是设置“大健康”特色课程,围绕“健康中国—生命关怀—人文实践”这一主题,进阶式开展医学人文教育。将健康中国主题系列课程与思政课、专业课相衔接,培养学生服务健康中国的责任担当与使命。开设生命关怀创新课程,培养涵盖全周期健康服务的专业技能与系统思维。开设人文实践特色课程,在体验式学习中引导学生把人文关怀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        最后是“大教育”融合培养,实现课堂教学、学校文化和社会实践相融合,形成高效教育场域。抓好课堂教育主阵地,把传统文化、艺术素养等教育元素融入课堂;建成涵盖医院、社区等在内的多元化教学基地和具备多学科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,有效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全面实施。抓好学校文化隐形课程,形成抗疫精神等医学院校独有的精神文化、向大体老师致敬等行为文化、医学人文素质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制度文化,激发学生敬畏生命、守护生命的价值追求。抓好社会实践“大课堂”,通过健康宣讲、社会调研、临床服务等形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健康的素养与技能。

        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,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、维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、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支撑。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过程中,要让医学人文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

     

    来源:《健康报》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8ZYoQ9iV-P6nuxRAt9Jiow

    转载:“浙江社科”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C3PQBEQV9WPSnjpYcU5Kg

     


温州医科大学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 Copyright ? 2015 cyxy.wm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邮政编码:325035 地址: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同仁楼7C106